电影海报

我通常喜看影评,非图扒拉冷门知识给自己增加谈资,就是个参考,俗称跟风,大家也都如此,而影评的形式又以朋友圈热乎的观后感受与转载的名号评论为主。所以,在此舆论口碑爆炸的盛大感召下我就去看了刚刚破了印度影史票房纪录的摔爸,索性还记录了观影时的一些想法。

等等,别的先不谈,你们都说印度电影总是一言不合就尬舞,可两个多小时真没看见有人跳舞啊!很失望!

看完整部电影,要问观众印象最深的冲突是什么,大家应该都会说,是父亲和教练。

说的再明白一点,就是:

父亲的技战术 VS 教练的技战术。

一个生活在闭塞农村里的男人,虽然是前国家冠军,但是毕竟视野狭窄,数十年未深入业内掌握第一手信息,却对自己的技战术水平极度自信,而且在尚未了解女儿教练的真实水平的情况下对于女儿新得到的经验就嗤之以鼻,并且电影告诉我们父亲是对的那一个。

这便是状父亲之多智而近妖,同时把教练这个角色抹成了一个相当黑的黑脸,这样做的效果,除了营造电影所需的基本戏剧性,可能就只能说指出了印度体育部门的落后和昏庸的客观情况了(如果确有其事的话)。

我们中国的父母乐此不疲的一件事是,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兴趣班。

父母希望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孩子自然产生抵触和逆反情绪。

是的,这个类型的冲突我们在影视作品里已然司空见惯了,未必真的要抓住这一点大书而显得老套,并且考虑到印度的实际国情,我们也能够接受两个女儿顺理成章接受父亲为自己做安排这一事实。

但是,两个女儿仅仅是因为听了邻居新娘对于社会机制强加给自己的不平等产生了对她俩的羡慕之语(两者相害取其轻?),此后的数十年再无怨言打鸡血一般的努力将父亲的梦想变成了自己的梦想,这般处理,怎么都觉得略显草率?

那么,父亲的梦想是什么?

—— 为国家获得一枚金牌

不用更多的辩解,就是这么的浅显单薄。如果有人非要说父亲有是更深层次的愿望,请在影片放映的 140 分钟里找出证明的镜头。

另一部体育电影「飞鹰艾迪」里边,艾迪的滑雪天赋绝对站在了异禀的另一面,但是却凭借自己对于滑雪的无上热爱,以及永不服输的竞技精神,最后终于,同样赢得了满堂喝彩,拿到了倒数第一的好成绩。

这类体育电影,注定了鸡汤励志,那么可不可以满足一点小小的心愿,起码在结果上,不要让观众欣赏了开头就猜中了结局呢?

作为一个成熟的职业运动员,吉塔在比赛中始终在关心着父亲的在场与否,父亲的陪伴与鼓励有没有到位,最后虽然在父亲缺席的情况下获得了金牌,也是靠得父亲之前的谆谆教诲与指导。

这个部分,竞技体育的本质在里面是有缺席的。

我觉得,真实的吉塔在拿到冠军的时候,在场上的内心活动应该不是父亲十多年前的小小 Tips 吧。

35 秒 13 分,超级碗爱国者 31 : 0 史无前例的逆转狂潮,不服输、倔强的性格,至高无上的好胜心与荣誉感,这些是造就体育历史上最伟大的逆转的原因,也是竞技体育最大的魅力。


总结一下:

父亲对子女的愿望轻易战胜了子女的叛逆和自由父亲的技战术水平与形象完胜了教练一个代表国家的纯物质金牌与父亲的陪伴指导的作用大于一个成熟的职业运动员天生的好胜心与竞技精神,最后,父亲的愿望得到了实现,父亲留下了开心的泪水

所以,这片子破了票房记录不稀奇,咱们捉妖记不也拿了第一吗?

但要说这是印度影史最伟大的电影,我觉得人们对于印度电影的评价有些低了。

父亲应该是万能的吗?

说实话,前半部分的时候,我也是眼泪花花的。

吉塔进了城里,学会了做头发,修指甲,逛商场,看电影,还学会了新教练的新技术,自己呢?胡子白了,观念旧了,孩子不信任自己了,他们小时候父亲无比威严的山一样的形象坍缩了,尊严的落差让他显得有些紧张。

不需要台词,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姿势,父亲的那个很细腻的情感,自然而然的就流露出来了。(可惜到了影片的后半段,这样的感情流露不见了,给体育竞技让出了镜头。)

我的父亲,200 多斤,极度大男子主义,从不伸手碰一下家务,脾气不好,因为碍面子也不会或感谢或道歉等等温暖的话。

尊严高树。

可是,当他被家里亲人劈头盖脸骂懒惰、众人与他争吵指责他的臭脾气的时候,二十多岁的互联网原住民儿子说他信息滞后,或者眼睛不看他只是一两个字从嘴巴往外蹦的时候,当他看了一会手机就揉揉眼睛发觉视力退化的时候,身体开始各种各样不舒服的时候,他仍然想尊严高树,但是他同时显得有些落寞。

我没法不动容,不流泪。

人永远渺小。无论贫穷富裕成功失败,人人都在自己的圈子里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光鲜不低头的样子,极力掩藏着各自的窘迫、苟且。当衣服破了一个小洞的时候,他们生怕人看见。

我们看见了,我们不能当国王的新衣里的那个诚实的小孩,因为那时我们知道,我们需要柔软。